时间:2016-02-17 08:49:24 来源:当游网 作者:当游网 编辑:rawsyww 字体大小:
三国志13中除了成就中的历史事件,还有参考史实设置的各种势力动向,但很多玩家不清楚具体的时间和事件。今天小编要来分享的就是三国志13历史年表,一起来看看历史事件和战役年表吧。
历史事件年表
公元 | 年号 | 皇帝 | 月份 | 事件 |
155年 | 永寿元年 | 桓帝 | 曹操出生 | |
156年 | 用寿二年 | 桓帝 | 孙坚出生 | |
161年 | 延喜四年 | 桓帝 | 刘备出生 | |
166年 | 延喜九年 | 桓帝 | 桓帝与宦官勾结将清流派二百余人下狱(第一次党锢之禁) | |
167年 | 延喜十年 | 桓帝 | 桓帝逝世 | |
168年 | 建宁元年 | 灵帝 | 刘宏即位为东汉皇帝(灵帝) | |
169年 | 建宁二年 | 灵帝 | 宦官曹节大肆镇压清流派(第二次党锢之禁) | |
灵帝尊母亲董贵人为孝仁皇太后 | ||||
任董重为五官中郎将 | ||||
175年 | 熹平四年 | 灵帝 | 孙策出生 | |
179年 | 光和二年 | 灵帝 | 司马懿出生 | |
180年 | 光和三年 | 灵帝 | 何氏立为皇后,何进成为侍中 | |
181年 | 光和四年 | 灵帝 | 诸葛亮出生 | |
王美人生子刘协 | ||||
何皇后毒死王美人 | ||||
182年 | 光和五年 | 灵帝 | 孙权出生 | |
184年 | 中平元年 | 灵帝 | 2月 | 太平道教主张角率领黄巾党于各地引发动乱(黄巾之乱) |
刘备在幽州与关羽,张飞结拜为义兄弟,率领义勇军击败黄巾党将领程志远 | ||||
10月 | 张角病死 | |||
187年 | 中平四年 | 灵帝 | 孙坚于长沙讨伐发起叛乱的区星 | |
188年 | 中平五年 | 灵帝 | 益州刺史刘焉建议各地设置州牧,刘虞任幽州牧 | |
189年 | 中平六年 | 灵帝 | 4月 | 灵帝逝世 |
光熹元年 | 少帝 | 4月 | 刘辩即位为东汉皇帝(少帝) | |
永汉元年 | 献帝 | 8月 | 宦官杀大将军何进,司隶校尉袁绍尽诛宦官。董卓带兵入洛阳,尽揽朝政 | |
吕布斩杀丁原,成为董卓养子 | ||||
9月 | 董卓废少帝,立陈留王刘协,是为汉献帝 | |||
12月 | 曹操于陈留兴兵,下达讨伐董卓之檄文给各地诸侯 | |||
190年 | 初平元年 | 献帝 | 1月 |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 |
十八路诸侯组成讨董卓联盟,袁绍为盟主 | ||||
孙坚于汜水关攻打华雄,但因袁术没有供给兵粮而败北(汜水关之战) | ||||
关羽斩杀华雄,阻止了董卓军的进军 | ||||
吕布于虎牢关迎战反董卓联合军,遭刘备等人击败(虎牢关之战) | ||||
2月 | 董卓火烧洛阳并迁都长安 | |||
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| ||||
191年 | 初平二年 | 献帝 | 孙坚入洛阳,得传国玉玺 | |
反董卓联合军解散,诸侯各自返回自己的根据地 | ||||
袁绍夺韩馥的冀州,自领州牧 | ||||
韩馥自杀 | ||||
袁绍败公孙瓒于界桥(界桥之战) | ||||
刘焉割据益州 | ||||
曹操破黑山军,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,治东武阳 | ||||
刘备取青州有功,任平原相 | ||||
10月 | 袁绍败公孙瓒于龙凑(龙凑之战) | |||
192年 | 初平三年 | 献帝 | 4月 | 吕布因司徒王允之计而诛杀董卓 |
曹操出兵兖州击破黄巾党,组织青州兵 | ||||
6月 | 李傕,郭汜听从贾诩之计占领长安。王允遇害,吕布逃亡 | |||
孙坚讨刘表,击黄祖战死,孙策投袁术 | ||||
193年 | 初平四年 | 献帝 | 曹操于匡亭击破袁术,袁术则将根据地移至寿春 | |
曹操之父曹嵩遭徐州牧陶谦部下杀害 | ||||
曹操为复仇进攻陶谦。陶谦则向北海的孔融请求援军(徐州之战) | ||||
孔融遭黄巾党管亥攻击,遣太史慈向刘备请求援军 | ||||
刘备向公孙瓒借兵,同赵云前往救援陶谦 | ||||
公孙瓒俘虏了刘虞并将之将刑 | ||||
194年 | 兴平元年 | 献帝 | 吕布听从陈宫之计策攻击兖州 | |
曹操撤兵徐州,与吕布交战于濮阳 | ||||
陶谦死,遗言让徐州与刘备,并任豫州刺使,驻屯小沛 | ||||
曹操因陶谦死,欲攻徐州,吕布偷袭衮州,遭曹操所败,投徐州刘备 | ||||
孙策以传国玉玺为质押向袁术借兵,前往平定江东 | ||||
195年 | 兴平二年 | 献帝 | 2月 | 李傕、郭汜相攻,李傕劫献帝,郭汜困公卿 |
7月 | 献帝出长安东归,李傕、郭汜领兵追之 | |||
9月 | 曹操领兖州牧 | |||
孙策与周瑜共同击破刘鹞。收太史慈 | ||||
196年 | 建安元年 | 献帝 | 7月 | 杨奉等护送献帝回长安 |
9月 | 曹操依荀彧之计策迎接献帝,并迁都许昌 | |||
曹操依韩浩之计策进行屯田 | ||||
刘备接旨兵讨袁术,吕布偷袭徐州,刘备投曹操豫州牧 | ||||
吕布射戟平息刘备袁术的战争(辕门射戟) | ||||
孙策讨伐严白虎,王朗,平定江东 | ||||
197年 | 建安二年 | 献帝 | 1月 | 曹操于宛城遭张绣大败。典韦与曹昂为守护曹操战亡(宛城之战) |
袁术于寿春称帝,建国号为成 | ||||
孙策脱离袁术独立 | ||||
袁绍任大将军,督冀青幽并四州 | ||||
9月 | 曹操攻袁术,大败 | |||
198年 | 建安三年 | 献帝 | 9月 | 吕布攻刘备,破小沛 |
12月 | 曹操于下邳斩杀吕布和陈宫。收张辽(下邳之战) | |||
周瑜、鲁肃投奔孙策 | ||||
199年 | 建安四年 | 献帝 | 3月 | 公孙瓒于易京遭袁绍击破,灭亡 |
献帝下达诛杀曹操的密诏于董承 | ||||
刘备于徐州脱离曹操自立,与袁绍结盟 | ||||
孙策与周瑜一同攻下庐江之皖城。与此同时,邂逅了桥玄的两位女儿。孙策迎娶大乔,周瑜则迎娶小乔(江东二乔) | ||||
6月 | 刘备讨伐袁术 | |||
11月 | 袁术投袁绍途中病亡 | |||
张绣降曹操 | ||||
200年 | 建安五年 | 献帝 | 1月 | 董承计划刺杀曹操事迹败露,三族遭诛杀 |
曹操进军小沛击破刘备,于下邳俘虏关羽,刘备投冀州袁绍(小沛之战) | ||||
孙策逝世,孙权继承孙策(孙策之死) | ||||
袁绍率领大军南进,曹操布阵于官渡(官渡之战) | ||||
关羽奉曹操之命于白马斩杀颜良,于延津斩杀文丑(白马—延津之战) | ||||
刘备,关羽及张飞会合前往汝南,赵云于此时加入。(关羽前里走单骑) | ||||
10月 | 曹操奇袭乌巢成功,于官渡大破袁绍的主要军力(官渡之战) | |||
201年 | 建安六年 | 献帝 | 4月 | 刘备于汝南为曹操所败,而依附荆州刘表 |
曹操于仓亭击破袁绍(仓亭之战) | ||||
202年 | 建安七年 | 献帝 | 5月 | 袁绍逝世,末子袁尚继位,(长子)袁谭、袁尚内斗 |
203年 | 建安八年 | 献帝 | 袁尚败袁谭,袁谭降曹操 | |
孙权讨伐黄祖 | ||||
204年 | 建安九年 | 献帝 | 曹操击破袁尚平定冀州,袁尚投幽州袁熙。 | |
公孙度死,公孙康继位 | ||||
曹丕迎娶甄氏 | ||||
205年 | 建安十年 | 献帝 | 曹操讨伐袁谭平定青州,袁尚,袁熙逃亡,投靠乌丸 | |
206年 | 建安十十年 | 献帝 | 曹操击破高干平定并州 | |
207年 | 建安十二年 | 献帝 | 曹操为讨伐乌丸而出征。辽东公孙康俘虏袁尚,袁熙。并献其首级于曹操 | |
蔡瑁、蔡夫人暗算刘备,刘备骑马跳过檀溪脱困 | ||||
刘禅出生 | ||||
刘备以徐庶为军师,曹操用计赚走徐庶 | ||||
刘备迎接诸葛亮为军师(三顾茅庐) | ||||
曹操赎回蔡文姬 | ||||
208年 | 建安十三年 | 献帝 | 6月 | 曹操废三公,自封为丞相 |
曹操杀孔融 | ||||
孙权收服甘宁,征讨江夏的黄祖 | ||||
刘表死,刘琮继位。 | ||||
7月 | 曹操降伏刘琮获得襄阳。刘备逃往夏口(长板坡之战) | |||
孙权决心对抗曹操,任命周瑜为大都督(赤壁前夜) | ||||
诸葛亮出使东吴,联盟孙权 | ||||
11月 | 孙权,刘备联合军于赤壁击破曹操(赤壁之战) | |||
周瑜于南郡击破曹仁,但因此战役受重伤(正史上为20九年) | ||||
刘备平定荆南四郡,黄忠,魏延加入(荆南平定战) | ||||
209年 | 建安十四年 | 献帝 | 刘琦病死 | |
9月 | 太史慈战死(合肥战役) | |||
10月 | 刘备成为荆州牧,迎娶孙尚香 | |||
210年 | 建安十五年 | 献帝 | 曹操为庆祝铜雀台落成,举行盛大庆宴 | |
周瑜逝世,鲁肃继任吴之大都督 | ||||
周瑜的长子周循迎娶孙权的女儿,孙权的长子孙登迎娶周瑜的女儿 | ||||
刘备逃回荆州 | ||||
刘备任庞统军师中郎将 | ||||
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| ||||
211年 | 建安十六年 | 献帝 | 马超,韩遂发动叛乱(渭水之战) | |
张松、法正秘谋迎刘备入主益州 | ||||
刘备受刘璋之请入益州,关羽,诸葛亮则镇守荆州 | ||||
刘备北上攻汉中张鲁 | ||||
212年 | 建安十七年 | 献帝 | 孙权遵从张紘的遗言,将根据地移至秣陵并改称建业 | |
汉献帝下诏曹操享有“赞拜不名、入朝不趋、剑履上殿”特权 | ||||
事泄,刘璋杀张松 | ||||
213年 | 建安十八年 | 献帝 | 曹操受封为魏公。反对曹操受封魏公的荀彧自刃(魏公骚动) | |
马超为夏侯渊所败,投靠张鲁 | ||||
214年 | 建安十九年 | 献帝 | 献帝、伏后与郭丈密谋除操,事泄,操杀众人 | |
刘备因张松败露一事为由与刘璋决裂,为争夺培水关而开战 | ||||
庞统进军于落凤坡之时损命(落凤坡之战) | ||||
马超接受李恢的说服归顺于刘备(马超之归顺) | ||||
刘备包围成都降伏刘璋,成为益州牧(刘备入蜀) | ||||
马超降刘备 | ||||
曹操杀杨修 | ||||
215年 | 建安二十年 | 献帝 | 7月 | 曹操征张鲁 |
11月 | 张鲁降曹操得汉中,收庞德 | |||
鲁肃奉孙权之夺还荆州之命,与关羽对峙(单刀赴会) | ||||
刘备将荆南三郡让与孙权,要求其出兵攻击合淝 | ||||
孙权十万攻合淝为张辽八百人所败(逍遥津之战) | ||||
216年 | 建安二十一年 | 献帝 | 曹操称魏王 | |
218年 | 建安二十三年 | 献帝 | 曹彰大破乌桓军,鲜卑部落投降,北方平定 | |
219年 | 建安二十四年 | 献帝 | 1月 | 曹军兵败定军山,黄忠斩夏侯渊 |
7月 | 刘备自封汉中王,立刘禅为太子,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为蜀汉五虎将 | |||
关羽北伐水淹于禁七军占领襄阳 | ||||
孙权向关羽求婚被拒 | ||||
10月 | 吕蒙、陆逊连手夺得荆州。 | |||
关羽败走麦城。 | ||||
220年 | 建安二十五年 汉延康元年 魏黄初元年 | 献帝 曹丕 | 东汉王朝改年号延康 | |
1月 | 曹操过世,曹丕继位 | |||
7月 | 蜀将猛打降曹 | |||
10月 | 曹丕称帝,改国号魏 | |||
12月 | 魏以洛阳为京师,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城、洛阳为“五都” | |||
221年 | 魏黄初二年蜀章武元年 | 曹丕刘备 | 4月 | 刘备即帝位,为昭烈帝,诸葛亮任丞相,首都成都 |
10月 | 刘备报关羽仇仇伐吴,张飞遭部下范疆、张达杀害身亡 | |||
222年 | 魏黄初三年 蜀章武二年 吴黄武元年 | 曹丕刘备 | 6月 | 陆逊火烧连营,刘备大败逃至白帝城(夷陵之战) |
8月 | 黄忠战死 | |||
12月 | 马超卒 | |||
223年 | 魏黄初四年 蜀章武三年 蜀建兴元年 吴黄武二年 | 曹丕 刘禅 孙权 | 1月 | 陆逊任东吴大都督,孙权自称吴王,建年号黄武。 |
蜀雍闿叛乱 | ||||
8月 | 曹丕五路伐蜀 | |||
11月 | 邓芝出使吴国,蜀吴重修旧好 | |||
224年 | 魏黄初五年 蜀建兴二年 吴黄武三年 | 曹丕 刘禅 孙权 | 刘禅继位后主,诸葛亮为丞相 | |
225年 | 魏黄初六年 蜀建兴三年 吴黄武四年 | 曹丕 刘禅 孙权 | 诸葛亮南征,灭雍闿、高定,七擒七纵南蛮王孟获。 | |
226年 | 魏黄初七年 蜀建兴四年 吴黄武五年 | 曹丕 刘禅 孙权 | 曹丕病亡,曹叡继位。为魏明帝,建年号太和 | |
227年 | 魏太和元年 蜀建兴五年 吴黄武六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曹叡任司马懿为都督 | |
诸葛亮上<前出师表>,率大军驻汉中 | ||||
228年 | 魏太和二年 蜀建兴六年 吴黄武七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蜀国一次北伐,马谡失街亭被斩,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,行丞相职务。 | |
赵云过世 | ||||
姜维降蜀 | ||||
蜀国二次北伐 | ||||
229年 | 魏太和三年 蜀建兴七年 吴黄龙元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刘禅擢升诸葛亮恢复丞相,三伐中原 | |
孙权称帝,为吴大帝,改年号黄龙,建东吴帝国,定都武昌,后来迁都建业 | ||||
230年 | 魏太和四年 蜀建兴八年 吴黄龙二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司马懿、曹真兵分两路攻击蜀魏,遇大雨退兵 | |
231年 | 魏太和五年 蜀建兴九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曹真病逝,曹叡命大将军司马懿进驻长安 | |
张郃中箭身亡 | ||||
诸葛亮向曹魏发动第四次征伐 | ||||
李严假皇帝之名,要诸葛亮班师回成都 | ||||
232年 | 魏太和六年 蜀建兴十年 吴家禾元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使向吴称臣 | |
234年 | 魏青龙二年 蜀建兴十二年 吴家禾三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并联合东吴向曹魏发动第五次攻击。 蜀军和魏军在五丈原僵持百日。 满宠大败东吴,东吴撤军。 | |
8月 | 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逝世 | |||
235年 | 魏青龙三年 蜀建兴十三年 吴嘉禾四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曹叡擢升司马懿为太傅,司马懿权力被架空 | |
237年 | 魏青龙五年 魏景初元年 吴嘉禾六年 绍汉元年(公孙渊)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| |
238年 | 魏景初二年 蜀延熙元年 吴嘉禾七年 吴赤乌元年 | 曹叡 刘禅 孙权 | 6月 | 日本邪马台卑弥呼遣使到魏 |
8月 | 司马懿平辽东,杀公孙渊 | |||
12月 | 魏封卑弥呼“亲魏倭王” | |||
239年 | 魏景初三年 蜀延熙二年 吴赤乌二年 | 曹芳 刘禅 孙权 | 1月 | 曹叡去世将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,曹芳继位 |
249年 | 魏正始十年 魏嘉平元年 蜀延熙十二年 吴赤乌十二年 | 曹芳 刘禅 孙权 | 1月 | 司马懿发动政变,诛杀曹爽及其三族 |
夏侯霸降蜀。姜维伐魏 | ||||
250年 | 魏嘉平二年 蜀延熙十三年 吴赤乌十三年 | 曹芳 刘禅 孙权 |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,赐鲁王孙霸死,立孙亮为太子。 | |
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| ||||
251年 | 魏嘉平三年 蜀延熙十四年 吴太元元年 | 曹芳 刘禅 孙权 |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,被司马懿平定 | |
7月 | 司马懿亡 | |||
252年 | 魏嘉平四年 蜀延熙十五年 吴建兴元年 | 曹芳 刘禅 孙权 | 司马师兴兵讨伐吴国,但遭诸葛及丁奉击退 | |
孙权逝世,孙亮继位,诸葛恪统筹政事 | ||||
253年 | 魏嘉平五年 蜀延熙十六年 吴建兴二年 | 曹芳 刘禅 孙亮 | ||
姜维进行第二次北伐,虽于陇西大败,但讨伐了郭淮(铁笼山之战) | ||||
吴之孙峻诛杀诸葛恪而受任为丞相 | ||||
254年 | 魏天正元年 蜀延熙十七年 吴五凤元年 | 曹髦 刘禅 孙亮 | 魏国夏侯玄,张緝,李丰密谋诛灭司马一党,但因事迹败露而遭斩 | |
司马师废曹芳,曹髦即位为魏国皇帝 | ||||
255年 | 魏天正二年 蜀延熙十八年 吴五凤二年 | 曹髦 刘禅 孙亮 | 魏丘俭,文钦反抗司马师发动叛乱,但遭镇压(丘俭,文钦之乱) | |
姜维第三次北伐,虽进攻狄道城但败退 | ||||
256年 | 魏甘露元年 蜀延熙十九年 吴太平元年 | 曹髦 刘禅 孙亮 | ||
姜维进行第四次北伐,于段谷为邓艾所击溃 | ||||
孙峻逝世,由其弟孙琳全权继任 | ||||
257年 | 魏甘露二年 蜀延熙二十年 吴太平二年 | 曹髦 刘禅 孙亮 | 魏诸葛诞为反抗司马师与孙琳结盟叛乱(诸葛诞之乱) | |
姜维进行第五次北伐,乘诸葛诞叛乱时进攻魏国 | ||||
258年 | 魏甘露三年 蜀景耀元年 吴永安元年 | 曹髦 刘禅 孙休 | 诸葛诞在寿春进行笼城,但兵败身亡 | |
孙亮因诛杀孙琳一事失败遭废,孙休继位为吴国皇帝(景帝) | ||||
孙休与丁奉,张布合谋诛杀孙琳 | ||||
姜维进行第六次北伐,虽于祁山击破邓艾,但因受宦官黄皓谗言而返回成都 | ||||
260年 | 魏景元元年 蜀景耀三年 吴永安三年 | 曹奂 刘禅 孙休 | 曹髦因反抗司马昭遭杀害。曹奂即位为魏国皇帝(元帝)(曹髦决起) | |
姜维进行第七次北伐,虽于祁山击破邓艾,但因兵粮不足撤回汉中 | ||||
262年 | 魏景元三年 蜀景耀五年 吴永安五年 | 曹奂 刘禅 孙休 | 吴之濮阳兴受任为丞相,与张布一同极尽专横跋扈之能事 | |
姜维进行第八次北伐,虽于祁山击破邓艾,但再度受宦官之谗言返乡成都 | ||||
姜维进行第九次北伐,于沓中实行屯田 | ||||
263年 | 魏景元四年 蜀炎与元年 吴永安六年 | 曹奂 刘禅 孙休 | 司马昭受封为晋公 | |
魏之钟会,邓艾对蜀进攻,姜维对剑阁进行笼城(蜀讨伐战) | ||||
刘禅降服于魏,蜀灭亡 | ||||
264年 | 魏咸熙元年吴元与元年 | 曹奂孙休 | 邓艾背负谋反之冤名,于遣回洛阳途中遭杀害 | |
姜维及钟会对魏发动叛乱,但兵败身亡(姜维,钟会之乱) | ||||
司马昭受封为晋王 | ||||
孙休逝世,孙皓即位为吴国皇帝,并罢免了濮阳兴与张布而实行暴政 | ||||
265年 | 晋泰始元年吴甘露元年 | 司马炎孙皓 | 司马昭逝世,司马炎即位为晋王 | |
司马炎废魏帝曹奂,自行登基(武帝)建国为晋 | ||||
273年 | 晋泰始九年吴凤凰二年 | 司马炎孙皓 | 此时晋的羊祜与吴的陆抗于荆州对峙(羊祜与陆抗) | |
276年 | 晋咸宁二年吴凤凰五年 | 司马炎孙皓 | 羊祜上奏讨伐吴国,但遭贾充等人反对 | |
279年 | 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 | 司马炎孙皓 | 司马炎命杜预,王睿等人伐吴国 | |
280年 | 晋太康元年 | 司马炎 | 孙皓降服于晋,吴灭亡,晋国遂得以达成统一大业 |
0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